最近想要同步CSDN和微信公众号的内容,各位看客们可以两边都关注一下,方便获取最新的信息。请扫描下面的的二维码添加关注,谢谢支持。
最近都在做ARM的方面学习工作,感觉有必要记录下来之前FPGA的工作,好记性也不如烂笔头;说起FPGA,断断续续的也用过4,5年了,中间接触过DSP,就是因为没有记录文档资料,目前几乎快忘光了;FPGA方面的心得,将会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:
1. FPGA时序约束以及高速ADC约束实例
2. TDC进位延时链设计以及研究
3. TDC的精度以及自动校正算法的实现
STA(Static Timing Analysis,即静态时序分析)在实际FPGA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,其作用是:
1. 帮助分析和验证一个FPGA设计的时序是否符合要求;
2. 指导fitter(布线综合器)布局布线出符合要求的结果;
简单地说,静态时序分析(STA)告诉我们电路的实际表现如何,而提供约束(SDC文件,即上面的要求)来告诉分析工具我们希望电路的表现应该是怎样。Quartus II自带的STA工具TimeQuest TA在整个FPGA设计过程中的使用流程如下图所示:
图 1 TimeQuest TA使用流程
简而言之,我们需要学会:
A. 正确理解时序,看背景知识介绍
B. 正确编写SDC文件,以及利用TimeQuest TA生成SDC约束命令,SDC介绍
C. 利用TimeQuest TA来查看和验证时序
图 2 启动沿和锁存沿
启动沿:数据被launch的时钟边沿;也就是说,每一个启动沿,一般都会产生一个新的数据!
锁存沿:数据被latch的时钟边沿;也就是说,每一个锁存沿,都会有一个新的数据被保存!
对于如上图所示的级联的寄存器电路而言(忽略上一级触发器输出到下一级触发器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),一般蓝色的上升沿作为第一个触发器的启动沿,而红色的上升沿(一般都是紧跟着启动沿后的有效边沿)。所以说:蓝色的启动沿之后由REG1输出有效数据,并在红色的边沿被锁存进REG2并输出到下级。
图 3 建立和保持时间
上述的锁存沿会将数据保存下来,但是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:
建立时间Tsu:在时钟有效沿之前,数据必须保持稳定的最小时间;
保持时间Th:在时钟有效沿之后,数据必须保持稳定的最小时间;
这就相当于一个窗口时间,在有效边沿的窗口时间内,数据必须保持稳定;这里的时钟信号时序和数据信号时序,都是寄存器实际感受到的时序;什么事实际感受到的,下面会继续分析;
所有的信号在FPGA内部传播都会有延时,包括时钟信号、数据信号(实际上不该如此可以的区分这两种信号,在一定条件下,这两个信号可能可以相互转换,这个是题外话了),也就是说,从信号的发出点到信号的接收点,会存在一个延时,这个延时可能是因为FPGA内部空间分布所致,也有可能是因为组合逻辑造成,这里不再深究;
图 4 数据到达时间示意图
正如上图所示,在计算数据到达时间时,一般都会存在3个延时:
1. Tclk1:时钟信号从起点(一般是PLL输出或者时钟输入引脚)到达启动寄存器(或说启动触发器)的相应clk端口所耗的时间;假如CLK是由PLL发出的时钟信号(称之为源时钟),这个信号经过FPGA内部的“连线”最终来到了REG1(启动触发器)的clk端,所以此时在REG的clk1处也会有周期性的时钟信号REG1.CLK(如图所示);可以看到,此时的CLK(源时钟)和REG1.CLK实际上有个(相位差)时间差,这个时间差就是Tclk1;
2. Tco:启动寄存器内部延时,是寄存器REG1感受到有效的上升沿后,到数据真正从从REG1的Q输出之间延时;请注意:上述所谓的有效的上升沿,就是REG1.CLK,而不是CLK;所以实际的有效数据输出的时序如上图的REG1.Q;
3. Tdata:数据从上级寄存器输出Q(经过所有其他组合逻辑以及FPGA内部走线)到下级寄存器的数据输入D之间的延时;如图所示,数据从从REG1的Q流向了REG2的D,所以REG2.D实际感受到的数据时序是REG2.D;
假如将上图中的launch Edge作为时间0点,将一些列的延时累加,所得结果称之为数据到达时间,DAT:
DAT=启动沿+Tclk1+Tco+Tdata;
图 5 数据建立需要时间
分析方法同上,需要计算数据建立时间,也需要两个延时:
1. Tclk2,不同于上述的Tclk1,这个延时是时钟从起点(一般是PLL或者时钟输入引脚)到锁存触发器之间的延时;如上图所示,REG2实际感受到的时钟来自于其本身的clk引脚,而不是源时钟CLK,他们之间存在一个延时,即Tclk2;所以REG2实际感受到的时钟,实际上是上图的REG2.CLK;
2. Tsu:上面分析过了,每一个数据被锁存都要满足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,Tsu就是建立时间,也就是在REG2实际感受到Latch Edge时,数据如果需要被正确锁存,就必须提前Tsu的时间来到REG2的D;
综合时钟走线延时Tclk2以及Tsu,我们得到了数据建立时间DRTsu:
DRTsu=锁存沿+Tclk2-Tsu。
也就是说在DRTsu时刻之前,数据必须已经有效且稳定
图 6 数据保持需要时间
即DRTh=锁存沿+Tclk2+Th;
也就是说,数据在DRTh时间之前必须保持住不变;
建立时间裕量指的是数据到达时间和数据建立需要时间之间的关系:
图 7 建立时间裕量
如上图所示,在0时刻(Launch edge),源时钟CLK说,“啊,我要产生一个新的数据”,但是这个命令(启动沿)并没有马上传达到REG1,而是有个延时Tclk1。所以在Tclk1时刻,REG1终于听到了(感受到了有效的时钟上升沿,就是启动沿)老大的命令,就开始准备,他憋了一会儿,又延时了Tco,终于产生了数据(REG1.Q上有了valid data);这个有效数据也是慢吞吞的来到了他的终点,又浪费了Tdata。最终在Tclk1+Tco+Tdata时间后,REG2得到了这个数据;别以为REG2得到这个数据就完事了,REG2也是个傲娇的娃,怎么个傲娇法,下面继续分析;老大CLK在0时刻发送了启动沿之后,休息了一个时钟周期,在Latch edge时突然想起来,刚才让REG1发出的数据,REG2要接受啊,不然就浪费了,于是乎他又对REG2下达了命令,新数据要来了,准备好接受!但是这个命令也不是马上就到了REG2的耳中,而是经过了Tclk2的时间。等到REG2接收到命令后(实际感受到了有效的Latch Edge),他就看看自己家门口没有数据已经来了(检查REG2.D是否有数据),同时要看看这个数据是不是符合他的胃口的(满足锁存的条件),他要求数据必须在他接收到老大命令的时候已经等了Tsu时间(数据建立时间),由要求这个数据在他家门口不能早退,必要再保持Th时间(数据保持),如果都满足了,REG2就开心的接受了这个数据,反之,他就会觉得,REG1准备的数据太懒惰了(没有提前Tsu时间到达),又或者性子太急(没有多逗留th),一概不收!
所以这里涉及到两个要求,第一个就是建立时间裕量:
正如上图所示Setup Slack=DRTsu-DAT。
如果Setup Slack为正,则说明数据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了目标。反之,则认为数据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达到目标,此时REG2锁存的数据很有可能是亚稳态;
图 8保持时间裕量
如上所述,hold slack = DAT – DRTh
如果为正,则认为数据在被锁存的时候有足够多的稳定时间,是有效的。反之则认为数据有误或者数据可能是亚稳态;
小结:
理解了上面的7个概念,就明白了:如果时钟频率过快或者数据延时太大,都会导致错误的时序。在FPGA内部寄存器到内部寄存器之间,所有的延时都是建立在时序模型上的,如slow和fast,这些模型从两个极端工作情况来分析FPGA能否正常工作;只要满足这两个工况,则FPGA在其他环境下都能满足时序!
接下来会写一个实例,用时序去约束高速ADC!
现在市面上关于Eclipse的相关书籍已经不少了,但是称得上精品的只有一本——《Contributing to Eclipse 中文版》(中国电力出版社)。全书只有340页,比起那些动辄上千页的“砖头”来说,更象是一本杂志。作者有两位:一位是Erich Gamma(四人帮之一),是经典著作《设计模式》的作者之一,他是Eclipse JDT项目的领导人。另一位是Kent Beck,他最重要的
因为百度网盘没有Linux下的客户端,所以无法直接下载网盘里的资料了。各路大神各显神通,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法,这里只介绍两种。1、BaiduPCSGithub上有人通过Go语言写了一个Baidu网盘的客户端,下载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iikira/BaiduPCS-Go Ubuntu 只需要下载安装包 BaiduPCS-Go-v3.5.6-linux-amd64.zi...
1、网络接口层(对应OSI模型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):它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。事实上,tcp/ip本身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,而由参与互连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,然后与tcp/ip的网络接入层进行连接。数据链路层(参考OSI模型)两个常用的协议是ARP协议(Address Resolve Protocol,地址解析协议)和RARP协议(Reverse...
很多人觉得自己都是电脑高手了,只是很多最基础的知识我们都知道吗?下面就来看看,这些很简单的计算机入门知识,或许很多操作你都不是很懂哦!1、重命名文件或者文件夹的方法:1)选中–右键–重命名2)选中–f2–重命名2、新建文件夹的方法:选中合适的位置—右键—新建文件夹–输入名字–回车3、鼠标的常用操作:移动 拖拽 双击 单击 滚动4、启动记事本:1)程序–所有程序–附件–记事本2...
Tomcat默认部署了Manager应用作为Web控制台,提供对Tomcat的管理功能。具体功能包括但不限于:列出已部署的WebApp部署、卸载、启动、停止指定的WebApp展现线程池的详情,例如活动线程数、最大线程数、最小线程数等展现请求处理的统计信息,例如平均请求处理时间、请求次数、出错次数等...从这些功能看,Manager能够获知Tomcat内部信息,并对Tomca
1. 核心选择器、层次选择器有哪些核心选择器:id选择器、class选择器、标签选择器、逗号选择器、普遍选择器层次选择器:子代选择器、后代选择器、下一个兄弟选择器、之后所有兄弟选择器2.块级元素的显示与隐藏,写出两种方法,并说明区别display:none/block 元素隐藏之后,不占用原来的位置visibility:hidden/visible 元素隐藏之后,占用原来的位置3.li...
阿里开发手册规范(JAVA)
<view class="cent-cont"> <view class="cent-cont-l"> <image src="../../static/iphone.png" mode="" class="images"></image> 联系方式: </view> <view class="cent-cont-m"> {{from.contact_mobile}...
很简单,用FileInputStream,传一个File,就可以得到Instream了。 refurl:http://dlc.sun.com.edgesuite.net/jdk/jdk-api-localizations/jdk-api-zh-cn/publish/1.6.0/html/zh_CN/api/index.html ...
测试 1我尽量把联网的程序关掉,只打开微信用wireshark监听自己主机的ip计算机终端微信发送 123456 给随便网友wireshark瞬间抓取为了确定这是微信发送的数据,查了一下这个ip这样应该就可以确定了吧我把抓取的几条流都看过了,并不能看到有 123456 这样的字符串,并且明显发送的所有字符串都是经过加密的,不可辨识。测试 2手机微信与计算机在同一局域网下,手机...
前段时间在研究小区网络运营方案利用PPPoE 接入 FreeRadius 认证 Mysql存储管理附上配置文档供参考 ###########PPPOE + FREERADIUS + MYSQL############### PPPOE
收集一波常见的加速NPM包的CDN,发现有些还是挺好用的,基本上可以替代unpkg、jsdelivr,用来做博客或者网站加载NPM使用还是可以的。